top of page
Anchor 9

《PA.tw》雜誌008期

「藝術,帶我回家」

 

吳虹霏、許書凡、邱垂龍、陳冠蓉、謝孟容著/梁雅婷編

 
 
 

 

規格:16開;19 × 26 cm/52頁/彩色/騎馬釘

ISBN:4712977747517

 

2021年2月17日上市

定價180元 (單本優惠75折,3本雜誌以上免運費)

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藝術,帶我回家

台灣第一本以公共藝術為主軸,分別結合城市美學、文化閱讀、藝術教育與藝文訊息等多元性觀點,並著重於台灣本土的在地經驗,延伸至國際視野的《PA.tw》雜誌,自2019年開始正式發行,期待能整合城市美學、地方文化與美學教育等領域的經驗,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藝文訊息。

這本刊物跳脫個別作品的框架,匯整全台案例,讓一部以整體台灣觀點的美學閱讀地圖在各期的內容累積裡逐漸成形。藝術如何成為一種文化閱讀的方式?又如何建構台灣人文特色來成為全球觀點的永續經營根基?本刊計畫透過公共藝術經驗與成果,經由美學的語言,為這塊土地引導出一種人們自我閱讀、並對國際展現獨特人文的路徑。

本書特色​

「什麼叫做母土?是回首時才知疼惜的遠方已空無一物。」──節錄自席慕蓉《問答題》

本期我們希望透過創作者自身對於故鄉的回眸、或不同藝術行動對住居的重新詮釋,看見人們如何在對生活的關照中學習與創作,並且找到對環境與土地的根著。

對於近鄉情怯的人們來說,「家」,不管是變與不變,永遠牽動著我們最柔軟而敏感的思念。故鄉本身的失落、變遷,或者是離鄉者重新面向故土,從自我變成他者的轉化,這樣因觀望角度一度轉變而產生的覺知,讓藝術的表現透露創作者望向生命來處的深情款款。

然而,除了鄉愁之外,我們也看到了積極的創造,那些存放在記憶中恆常的山水、不變的土地與反覆日常,一一成為養分,啟迪著回鄉者(或落地為家者)建造的手,讓一個聚落在食衣住行的生活實作之外,其中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也有了轉化提升──為了「更緊密的認同」而創造、為了「文化或環境的存續」甚至為了「真實的安居」而創造。

最終,我們會看到,不論是藝術的生成、老宅修復或土地耕作,每一個回歸行動,都是一場因地制宜的現地創作。

而「回歸」本身就是意義。

Anchor 10
作者簡介

吳虹霏|獨立策展人,現居台北。英國Essex大學MA Gallery Studies with Critical Curating畢。2016年創立Nature More本末工作室,現任本事藝術策展總監。

許書凡|出生於民國七十年,生長於苗栗蘆竹湳,父親是蘆竹湳古厝館長許金輝。北漂多年後,帶著返鄉青年的孺慕重回故鄉,延續在地前輩們十數年的努力,運用策劃專長,為古厝與傳統聚落生活的保存行動開啟新頁。

陳冠蓉|以社會設計視角,長期關注城市生活型態。2016年發起「想像一個家」計畫,既偶然又必然地向「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靠近。於台北生活超過十個年頭,2018年落戶於只租不買的社會住宅後,才成為有名有實的台北居民。相信「家」是動態的過程,持續在生活中,積累安棲的意識與能量。

邱垂龍|1983年生,台灣桃園人。專職為電影工作者,兼有視覺藝術創作。台灣出身,福岡在住,現任日本株式会社三米文化負責人。

謝孟容|曾任職於私人藝術基金會七年多,藝術行政多工者,亦是雜食者,從當代藝術、建築、電影到日常生活都是關注對象。

Anchor 7
目錄

■本期主題Feature

 

回家,也是一場壯遊

吳虹霏

 

身土不二——故鄉蘆竹湳與我的新生

許書凡

 

■藝術聚焦Works

 

為安居而創造——社區藝術工作者的日常告白

陳冠蓉

 

■人物觀點Artist / Curator

 

山一程水一程,旅人的回鄉路

邱垂龍

 

從異鄉到故鄉,巷弄中的馬賽克時光隧道

謝孟容

Anchor 8
《PA.tw》各期雜誌
相關閱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