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chor 9

《PA.tw》雜誌006期

「在地.美學遊樂」

 

張馨之、杜昭賢、陳緯倫、劉國滄×打開聯合、徐書雲、謝孟容著/梁雅婷編

 
 
 

 

規格:16開;19 × 26 cm/52頁/彩色/騎馬釘

ISBN:4712977747494

 

2020年11月23日上市

定價180元 (單本優惠75折,3本雜誌以上免運費)

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在地.美學遊樂

 

台灣第一本以公共藝術為主軸,分別結合城市美學、文化閱讀、藝術教育與藝文訊息等多元性觀點,並著重於台灣本土的在地經驗,延伸至國際視野的《PA.tw》雜誌,自2019年開始正式發行,期待能整合城市美學、地方文化與美學教育等領域的經驗,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藝文訊息。

這本刊物跳脫個別作品的框架,匯整全台案例,讓一部以整體台灣觀點的美學閱讀地圖在各期的內容累積裡逐漸成形。藝術如何成為一種文化閱讀的方式?又如何建構台灣人文特色來成為全球觀點的永續經營根基?本刊計畫透過公共藝術經驗與成果,經由美學的語言,為這塊土地引導出一種人們自我閱讀、並對國際展現獨特人文的路徑。

本書特色​

美學展現與公共領域的創造,這兩個有趣的範疇,像兩股繩索,扭轉出公共藝術二元交纏的內涵。

公共領域的觸及,力道可輕可重,公共性切入的時差,也可刻畫出截然不同的故事剖面,畢竟,即便是強調自明性的藝術創作行為,當冠上「公共」這個本身內涵就極其複雜的冠冕時,公共藝術被檢視的角度也多了各種不同的邏輯,產業的、文化的、社會的、教育的……總而言之,被觀看的方式絕不只「美學」一項。

既然不能貪心,在本期,我們索性將對公共藝術的體會,定焦在「地方」與「美學」調和出的一連串光譜上。

藝術在城鄉裡創造了異質場域,讓日常脫離了固定的空間感與時間性,給予我們理解事物的全新方法,這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但換個方式說,當作品本身點出了那些生活環境裡被視而不見的尋常,藝術給了我們一種「眼光」,讓我們有機會置換感官、重新觀看一個地方。

透過藝術,再更接近一點在地生活的歡快;

透過藝術,再更啟蒙一點對地方的自覺;

是否可能,我們就在美學裡,找到面對城市、面對土地──那些廣義中我們所存處與立足之地──時,最純粹的快樂。

Anchor 10
作者簡介

張馨之|沃沃美學藝術總監、社團法人美感跨域協會理事長。以人文藝術為發展職志,長期觀察及著力於展覽生產與美感教育之內涵,尤其關注新竹在地藝文生態與當代藝術的介入及擾動。

杜昭賢|inart加力畫廊、BBArt 藝術空間、都市藝術工作室創辦人∕總監,從小在台南老屋長大,一手促成海安路重生,透過美感帶來街區改造,對老建築與當代藝術相當著迷,將自身的藝術養成發展為長期事業並極力推動當代藝術。

陳緯倫|關注藝企合作與藝術教育,曾任職企業型藝術基金會十多年,專職於藝術策展、空間藝術進駐、公共藝術設置與私人美術館籌備等工作,現為獨立藝文工作者。

劉國滄×打開聯合|創立於台南,作品橫跨多國,涵蓋策展、裝置、建築、景觀、社造等。策展關懷地方記憶,擅將過去的生活、傳統文化編織到作品中,使之與人對話。作品有藍晒圖、安平樹屋、2012-13月津港燈節等。

徐書雲|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管理碩士,曾任職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現職為席真藝術有限公司總監,致力於美感教育建構與策展、培植青創藝術工作者。

 

謝孟容|曾任職於私人藝術基金會七年多,藝術行政多工者,亦是雜食者,從當代藝術、建築、電影到日常生活都是關注對象。

Anchor 7
目錄

■ 本期主題Feature

 

以美感經驗出發的城市策展實踐

張馨之

 

隨光起舞,歡樂城市──城市燈光藝術的十年探索

杜昭賢

 

巷弄存在的方式,就是美的教育──城市街道美學觀察誌

陳緯倫

 

回應獨有地理氣候現象的人文藝術季──首屆落山風藝術季「地理風流」

高正浩 陳小雜 劉國滄

 

■ 藝術聚焦Works

 

校園互動藝術的建構

徐書雲

 

■ 人物觀點Artist / Curator

 

工地、市場、美術館:城市生活的美學靈光──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何承育執行長訪談

謝孟容

Anchor 8
《PA.tw》各期雜誌
相關閱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