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chor 9

《PA.tw》雜誌007期

「藝術裡的民族誌」

 

吳虹霏、黃鼎堯、邱垂龍、陳泳翰、董逸馨、謝孟容著/梁雅婷編

 
 
 

 

規格:16開;19 × 26 cm/52頁/彩色/騎馬釘

ISBN:4712977747500

 

2020年12月23日上市

定價180元 (單本優惠75折,3本雜誌以上免運費)

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藝術裡的民族誌

台灣第一本以公共藝術為主軸,分別結合城市美學、文化閱讀、藝術教育與藝文訊息等多元性觀點,並著重於台灣本土的在地經驗,延伸至國際視野的《PA.tw》雜誌,自2019年開始正式發行,期待能整合城市美學、地方文化與美學教育等領域的經驗,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藝文訊息。

這本刊物跳脫個別作品的框架,匯整全台案例,讓一部以整體台灣觀點的美學閱讀地圖在各期的內容累積裡逐漸成形。藝術如何成為一種文化閱讀的方式?又如何建構台灣人文特色來成為全球觀點的永續經營根基?本刊計畫透過公共藝術經驗與成果,經由美學的語言,為這塊土地引導出一種人們自我閱讀、並對國際展現獨特人文的路徑。

本書特色​

本期的主題策劃中,我們嘗試跟著各地美學行動的腳步,走入原鄉、客庄、礦山與離島,閱讀不同故事裡,那些「自我」與「他者」之間不同世界觀的碰撞。

不論是透過藝術的書寫來描繪凸顯一個族群,或者是文化主體對於藝術介入的反思,都是藝術與文化相互參看的重要價值,在藝術裡,文化邊界是一條知覺的線,讓創作者、被書寫者有機會叩問:「我是誰?」

近年來,在與地方∕社會密切互動的各種美學行動中,不論是來自外界的帶動,或者由在地自發而起,美學參與、凝聚地方認同,再進而催動文化自信,成為我們熟悉的一種進路,這條路不一定艱險,但長路漫漫、偶而繞道是必然,重要的是,過程中那些詮釋、拆解與建造,不只是靜態地誌寫下某個文化主體。畢竟,文化的表述沒有絕對值,但在每一次「我們」與「他們」的舞步進退之間,既有知識體系、社會關懷,甚至是對於人與土地的寬容,就有了再次開展延伸的機會。

而這些,為我們成就了更溫柔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包容起文化多樣性存在的可能。

Anchor 10
作者簡介

吳虹霏|獨立策展人,現居台北。英國Essex大學MA Gallery Studies with Critical Curating畢。2016年創立Nature More本末工作室,現任本事藝術策展總監。

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社區工作者、策展人。2003年於台南土溝農村投入社區營造工作,以協助者及學習者的身分思考藝術作為地方經營的可能;十六年的社區生活空間營造中,探討青年、藝術、產業等課題的實踐。2012年並以「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作為號召,成立台灣第一座農村美術館。2020年,擔任礦山藝術季策展人。

邱垂龍|1983年生,台灣桃園人。專職為電影工作者,兼有視覺藝術創作。台灣出身,福岡在住,現任日本株式会社三米文化負責人。

陳泳翰|1980年出生,鍾情馬祖的台北人,曾任職於媒體,2018年起加入馬祖大浦聚落活化工作,並於2019、2020擔任相關計畫主持人。

董逸馨|1982年出生,土生土長馬祖人,返鄉十年資深青年,曾在島上從事社區營造、聚落保存、文化調查等工作,2017年於南竿鐵板村開了南萌咖啡館,以咖啡館為媒介,持續為馬祖文化保存與推廣而奮鬥著。

謝孟容|曾任職於私人藝術基金會七年多,藝術行政多工者,亦是雜食者,從當代藝術、建築、電影到日常生活都是關注對象。

Anchor 7
目錄

■ 本期主題Feature

 

回看劃分你我的那條線

吳虹霏

 

礦山的藝術季.我們的藝術季

黃鼎堯

 

藝術中的民族誌:在臺灣的官辦藝術季裡

邱垂龍

 

離島之生:馬祖的藝術介入與美學行動

陳泳翰 董逸馨

 

■ 人物觀點Artist / Curator

 

當藝術季遇上老街區

「淡季——溝仔尾街區藝術季」廖脩博專訪

謝孟容

Anchor 8
《PA.tw》各期雜誌
相關閱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