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chor 9

綁架蔣經國?!
情治首長的背叛與奪權

張友驊 著

 
 
規格:16× 23cm/316頁/8頁彩頁+單色308頁/平裝
ISBN:978-626-96549-0-1

2022年11月23日上市

定價450元

 

出版社:

 

   何處購書(請點選以下網路書店連結)

內容簡介

蔣經國接班之路,非外界所想那般順遂。

二十一條人命的「杜長城案」,血腥內幕為何?

CIA暗助蔣經國培植的「野馬小組」,秘辛首度公開。

 

◆杜長城綁架蔣經國,真有其事?!

◆蔣經國、毛人鳳的情治奪權,何以鬥死方休?

◆CIA如何從敵視蔣經國,到為蔣建構情治班底「野馬小組」?

◆天子門生「野馬小組」又為何因CIA成為棄兒?

 

在台灣,誰敢監控、監視蔣經國?答案是情報局長毛人鳳下屬技術總隊總隊長杜長城。杜奉命監控、監視蔣經國時間長達八個多月,經蔣派員調查屬實,杜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遭判決「死刑」,二十二日伏法。杜長城案是國府遷台史上,第一樁政治案件,殺戮之慘竟有二十一人陪葬,無奈年代久遠,幾乎無人知曉,都是道聽塗說、真假難分。

杜長城是何人?他是技術總隊長,專長爆破,負責斷後,由於撤退需要爆破隊執行,所以三十四歲就因功升任少將,養成不可一世的作風。來台前夕在沿海地區劫掠八艘船隻從事走私兼爆破船隻,將船隻掛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名下,靠走私養活六百多人。情治單位來台後,編餘人員全部送往技術總隊,員額快速膨脹至二千多人,敵後布建的船與金錢都由技術總隊挹注,成為情報局「糧倉」、毛人鳳「小金庫」,遂養成杜囂張個性。

遷台初期,外界都認為蔣經國是情報頭子,殊不知他情報龍頭地位,係在一九五六年後才建立,完成情治系統一元化指揮是在一九六二年。他接班之路,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順遂。毛人鳳與蔣經國來台之初還稱兄道弟、相處融洽,迨杜長城案發生後,毛蔣之間的鬥爭,為何惡化至刀刀見骨的地步?這段情治奪權之爭,還牽涉到與CIA的合作計畫,雙方更是殺得更是刀光劍影處處不留情面。

蔣經國歷經六年苦鬥拿下情治龍頭寶座,原本對蔣不屑一顧的CIA回過頭來爭取合作,蔣不計前嫌決意與CIA攜手,這段歷史幾乎無人提及。爾後蔣三度進出塞班島,目的不是參訪,而是在荒島與CIA談第一個合作計畫,為蔣量身打造一支神秘部隊「野馬小組」,使台灣成為CIA僱傭兵,影響爾後政局發展,時間長達二十年。但這些天子門生,為何最後竟成為棄子,永埋歷史塵埃,透不得光?

導讀人: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文導讀

封面照片:

 

蔣經國,時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1951年。(圖片來源:國史館)

推薦語:

◆張友驊的這一本書是有關一九五○─七○年代台灣情治史的重要著作,清晰地揭示了半個多世紀之前台灣所經歷的一段曲折經歷。……由於情治系統風格具有很高的隱密性、情治人員行事守口如瓶、兼以內部鬥爭激烈出乎外界想像,許多事件只看文書檔案,根本搞不清楚內部運作。張友驊先生基於特殊的機遇,加上抽絲剝繭的功夫才能完成此一艱難的工作,提供了大致上輪廓清晰的歷史圖景。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Anchor 10
作者簡介

張友驊

 

文化歷史系。曾任《民進周刊》副總編輯、《自立報系》記者、《首都早報》軍事版主編、國策中心研究員、《洛杉磯時報》特約撰述、報社主筆。著有《李登輝兵法》、《李登輝霸權危機》、《郝柏村強權興衰》、《花錢不花腦袋台灣三軍》、《尹清楓:陳水扁敢破尹案?》、《台灣三軍人物》、《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等十九部著作,發表論文一百多篇。

Anchor 6
目錄

黃克武導讀:從杜案追溯蔣經國「情報頭子」的角色

自 序 消失的國格:CIA與蔣經國二十年糾葛

    台灣第一案殺二十一人

    CIA對蔣經國惡感

    神秘的野馬小組

    馬康衛大使的軍事素養

    台灣情蒐技術來自CIA

    克萊恩終止武漢計畫

 

第一章 血染政工:蔣經國怒殺杜長城二十一人祭旗

    杜長城案是來台第一案

    杜長城靠劫掠養活部隊

    毛人鳳授意監控蔣經國

    技術總隊是情報局金庫

    劉仲榮顛覆技術總隊

    杜長城吃空缺惹禍

    眾議綁架蔣經國?

    貪污辱職應罪不致死

    蔣經國破除戴笠傳統

    杜長城保護傘是蔣介石

    蔣經國與毛人鳳第一次交手

    蔣經國拔除技術總隊

    毛人鳳援救杜長城

    任守澄說出真相

    杜長城案的因果關係

    附記:口述與檔案史料的鑑別

 

第二章 奪權之爭:毛人鳳蔣經國鬥到至死方休

    蔣經國削弱情報局權勢

    杜長城案影響情治整合

    為蔣介石賣命下場是槍決

    情治系統是幫派式領導

    蔣介石槍下不留人

    反對政工制度是軍系共識

    杜長城死因是蔣經國設局

    毛人鳳攔胡蔣經國憤怒

    宋美齡是CIA在台代表

    蔣經國收編情治系統的起步

    杜長城走私黃金成破口

    蔣經國與毛人鳳的心結

 

第三章 情治背叛:孔宋家族宋美齡鎮服蔣經國

    情報合作看實力

    CIA不信任蔣經國

    毛人鳳拒絕內外割裂的侵權之爭

    蔣介石支持毛人鳳截胡

    蔣經國被驅離事件

    蔣經國與胡偉克的衝突

    浙江三毛一致反對蔣經國

    孔宋家族壓制蔣經國

    CIA玩兩面手法

    蔣介石藉CIA軍援反攻

    情報局與孫立人事件

    CIA掌握台灣政情

    CIA罵政工是「政治蟑螂」

    CIA與蔣經國的和解

    刀口舔血、槍下求生的游擊隊

 

第四章 野馬小組:CIA暗助蔣經國培植特務班底

    蔣經國、毛人鳳奪權之爭落幕

    CIA主動選擇與蔣經國合作

    CIA與蔣經國三進塞班島

    CIA為蔣經國培植情治班底

    野馬小組是蔣經國近衛軍

    劉自然事件差點毀掉蔣經國

    CIA與武漢小組

    游擊隊司令王盛傳被刺疑案

    CIA與蔣經國錙銖必較

    野馬小組對情治系統的影響

    野馬小組首戰介入越戰

    台灣介入東南亞隱秘行動

    誰敢與CIA接觸下場是拔官

    衣復恩坐牢就是密會CIA

    野馬小組終成棄兒

 

第五章 邪惡特務:蔣經國與CIA交手一敗塗地

    蔣經國用公帑為毛人鳳治病

    CIA看透台灣軍政高層

    CIA密詢蔣經國

    克萊恩與蔣經國的衝突

    CIA在台布建

    馬康衛掌握兩蔣病歷

    天子門生因CIA成棄兒

    蔣經國掌握CIA布建內情

    CIA制止兩蔣反攻計畫

    野馬小組成員是CIA臥底

    CIA改隸在台政治風暴

    蔣經國輕估馬康衛政治實力

    馬康衛離台蔣經國傭兵角色結束

 

第六章 掌控特務:蔣經國指斥葉翔之為「敗類」

    蔣經國情治困局

    蔣經國情治系統人事布局

    季源溥收押蔣經國贛南班底

    CC派中統對蔣經國的反制

    台灣情治單位之多世所罕見

    毛人鳳將蔣經國人馬送管訓

    蔣經國培植葉翔之入主情報局

    葉翔之搞情報從海關下手

    美國不滿台灣在港澳從事恐怖活動

    葉翔之頂撞蔣經國

    鄭介民協同蔣經國收編情治系統

    沈之岳以軍統入主中統

    沈之岳完成AB檔案建構

    魏大銘是蔣經國最後一塊拼圖

    魏大銘坐監五年是樁奇案

    蔣經國罵葉翔之、陶一珊為敗類?

 

結 論 兩個祖國:台灣是冷戰孤兒與棄兒

    陳誠的窮兵政策

    為情治整合蔣經國患失眠症

    歷史不存在的部隊野馬小組

    蔣經國與CIA恩怨糾葛

    CIA在台政治地位下降

    CIA與蔣經國關係是台灣歷史縮影

    馬康衛特務本色

    情治收編與台灣歷史宿命

 

附錄:

表一:一九四九年八月政治行動委員會情治系統協調表

表二:一九五○年代資料組指揮系統表

外文人名對照表

Anchor 1
自序

消失的國格:CIA與蔣經國二十年糾葛

 

疫情期間,偶讀林孝庭博士所著《西藏問題:民國政府的邊疆與民族政治》、《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意外的國度》、《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四本專書。在這四本專書中,除《西藏問題》是博士論文改寫與台灣較無關係外,其餘三本都是書寫台灣現代史佳作。

仔細讀完林孝庭博士四本專著,使我回想起記者生涯中,碰到奇人、異士、罪犯、白色恐怖人士非常多。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悲涼的故事,過去受限於工作繁忙,聽完故事偶做記錄,篇章就消逝的無影無蹤,塵封在故紙堆中不復記憶。迨讀到林孝庭博士「杜長城綁架蔣經國」之事,突然驚覺真有其事?於是上網找尋這則佚事,看完不禁掩卷而嘆,都是毫無根據的複製品。此時記憶彷彿將我拉回一九五○年代場景。此因二十年前,在演講台下,我認識一位任守澄先生,他出身聯勤兵工署,既非軍職,也非文職人員,居然因一紙改隸公文,改變一生命運。這則故事的曲折離奇,全因杜長城案而起,與《蔣經國日記》敘述歷史情境完全相符。

杜長城案是國府遷台史上,第一樁政治案件,殺戮之慘竟有二十一顆人頭落地,為追蹤杜長城案,我請教許多情治界元老,無奈年代久遠,幾乎無人知曉,或與網路流傳情節一樣,都是道聽塗說真假難分。幸好任守澄所述的文字簡稿我還保留,從模糊記憶中,我努力回想任守澄先生敘述的事實。在杜長城案有兩位不起眼的名字,引起我的注意。一是任澤生,一是任守仁,他們是技術總隊年輕工程師,搞炸藥裝填。一九四九年四月間來台,一個單位約有兩千多人。在兵荒馬亂年代,一個完整單位約有兩千多人,兵力早已超過編制殘缺的一個師,可算是勢力龐大。

我不知任守澄先生與任澤生、任守仁之間的關係,因為沒問,他沒講,關係也就無從判斷。不論關係,僅以事實論斷,任守澄先生能講出不起眼小人物的名字,甚至職別,理應相信他對事件了解程度超過軍情系統大老。

與任守澄先生結識,起於兩次演講,他在台下聽講,散場後約我喝咖啡,談這段往事。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杜長城是誰?也搞不清楚技術總隊從事業務。我以為是魏大銘先生「技術研究室」下屬單位。經任守澄先生指正,才知道技術總隊原來是情報局的金庫與糧倉,是該局附屬單位。

技術總隊長杜長城專長爆破,負責斷後,由於撤退需要爆破隊執行,所以杜三十四歲就因功升任少將,養成他不可一世的作風。來台前夕因爆破撤退需要,杜在沿海地區劫掠八艘船隻從事走私兼爆破船隻,為避免走私被發現,杜將船隻掛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名下,成為公務船,對外宣稱是租借公務船實行爆破。

杜靠走私養活六百多人部隊,而後隨遷台人數過多,尤其是情治單位來台因無預算與資源,所以將編餘人員全部送往技術總隊,員額快速膨脹結果,從六百多人變二千多人,遂養成杜囂張個性。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蔣介石復職,指派蔣經國出任總政治部主任,全面推動政工制度。全台部隊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政工的就是杜長城。後迫於壓力勉強接受,杜竟然要求政工人員到營區外租屋辦公,以挑戰蔣經國權威。於是蔣下令政治部清查杜長城劣跡,杜也不甘示弱的反擊「主任是你配合我,不是我配合你,你要記住在哪個單位任職。」雙方你來我往的結果,蔣經國動了殺機。反觀杜長城自恃陳誠、毛人鳳為靠山,對蔣還是不屑一顧。

 

台灣第一案殺二十一人

 

蔣經國知道要清除障礙,首要是說服陳誠,故而蔣找第三者素有謙謙君子之稱的酈堃厚,談技術總隊改隸問題,以此說服陳誠。當改隸如火如荼進行時,杜長城聽到風聲,異想天開搞出綁架蔣經國方案,來個「捉放曹」恐嚇蔣經國。經人密告,蔣經國眼見時機成熟,向其父蔣介石報告,並呈上政治部調查報告,奇怪的是蔣介石為此事竟然猶豫不決,最終同意改隸,杜長城以「貪汙辱職」罪名被關押。毛人鳳為營救「金雞母」,多次懇求蔣介石刀下留人,無奈蔣經國心意已決,非殺杜長城不可。該案經一次過堂問審,判決杜長城槍決,從屬二十人,因「貪汙辱職」罪同杜長城,亦一律槍決。杜案是國府遷台第一樁不分首從全數槍決的慘案,殺戮之重世所罕見。

二十一顆人頭落地前,技術總隊改隸聯勤兵工署已完成,激起嘩變誘因既已消除,蔣介石才批示執行。就因果關係而言,杜三番兩次挑戰政工權威,是杜必死之因,然從屬二十一人為何被陪葬,則事涉情治奪權之爭。說明杜案曲折複雜,與綁架蔣經國並無密切關聯,內鬥才是關鍵。否則,蔣經國不會拿二十一顆人頭陪葬。

任守澄因是涉案關係人,入技術總隊任職年僅十八歲為技術人員,改隸後始終在兵工署工作。當他道出內情,令我感到最震撼的一幕,竟然是二十一人槍決,而非杜一人。對我來說,殺杜一人是執行軍法,但拿二十一顆人頭祭旗是殺戮。不論是貪汙辱職罪或綁架蔣經國未遂,都罪不致死,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連二十多歲的技術軍官都不放過?由於文獻難徵、史料缺乏,我查不出原因。但就任守澄先生所說進行查證,從《蔣經國日記》印證,任說的分毫不差,說明杜案隱情重重值得探究。

杜長城被槍決,如同打開潘朵拉盒子,也許是殺戮過慘,引起情報局同仇敵愾氛圍。在毛人鳳主政時代,與蔣經國進行長達五年的競逐,從國內鬥到國外,再從國外鬥回局內,這一連串的奪權之爭,目標只有一個「效忠蔣介石、鬥倒蔣經國」。從這個角度看,蔣經國接班之路,不因他是蔣介石兒子而獨享特權,反而是他想執行蔣介石指示,處處碰壁。情報局視蔣為寇仇,CIA看蔣是成不了大事的公子,情治系統見蔣如大少爺,矛頭都是對準他。面對生性好鬥的情治官員,蔣經國該隱忍,就隱忍;該出手,就出手;蔣對政敵毫不留情的作風,與他晚年的寬容,形成強烈的對比。

對於蔣經國遷台初期的歷史,外界都認為蔣是情報頭子,殊不知蔣情報龍頭地位,係在一九五六年後才建立,完成情治系統一元化指揮是在一九六二年。在這十二年間,蔣因壓力大,生活不正常,使蔣罹患糖尿病、失眠、心律不整毛病,可謂得不償失。

一位看他崛起的情治將領阮清源,與經常出現在《蔣經國日記》的宣、朱二位先生,他們三人都是出身忠義救國軍的浙江人,與蔣關係頗為密切,最終對蔣都沒好評。他們都知道蔣經國風花雪月的故事,談起來興緻高昂。然而話題轉到情治業務,他們對蔣的冷酷,感到渾身不自在。

蔣經國在日記中多次談到被阮清源驅散的事故,阮不知道這段事故。只記得在CIA同意下曾發生五次驅逐政工人員事件。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過世不久,我參加同鄉會春節團拜,認識阮、宣、朱三位鄉長。其中阮先生兩度約我談話,都在碧潭橋畔小峰上飲包種茶。阮先生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阮說游擊隊一生都是「刀口舔血、槍下求生」討生活。他們都是為蔣介石賣命,忠誠沒有問題。結果搞政工制度,在游擊隊部設黨組,指揮官要服從黨組指導,每次出任務黨組成員都在辦公室看捷報,返回隊部還要接受黨組詢問,看成敗績效。久而久之黨組成員形同太上指揮部,指揮官處處受制怎麼打仗。這些事CIA都知道,幾次出勤戰績不彰,CIA顧問看見黨組開檢討會,一氣之下發生驅散政工人員事件。蔣經國來部為維護政工幹部,指陳指揮官的不是。有一次為相同問題,發生爭執,阮氣不過,經CIA顧問同意,阮撤除蔣的辦公室,將黨組成員趕出中山室,沒想到上級長官非但沒有重懲阮,反而暗中稱許阮。

阮談的故事很精彩,兼有宣、朱二位先生證實,沒想到蔣《日記》中將這段羞辱經過全寫出來,認為是奪權之爭。但就阮的說法,卻是干擾指揮權責。比較兩者說法,可呈現真實的歷史,即是阮說的較為正確,否則蔣經國不會隱忍而去,不敢追究阮清源驅趕過失。

 

CIA對蔣經國惡感

 

從任守澄、阮清源二位先生說法,印證杜長城與CIA對蔣經國惡感,不難發現,蔣經國接班之路,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順遂。其中有許多光怪陸離事件的發生,都有因果關係。如毛人鳳與蔣經國來台之初還稱兄道弟,相處還算融洽,迨杜案發生,毛鬥蔣絲毫不留情面,甚至連情報局與蔣走得非常親近的幹員葉翔之,毛下達狙殺令,非殺此人不可。蔣知悉此事,不敢質問毛「目無法紀」,只能透過蔣介石維護此人不受傷害。毛人鳳為何會殺紅眼連國法都不甩?蔣經國為何處處避讓不敢追究毛的狙殺作為?兩者因果關係,就是蔣經國不計後果的殺杜長城,斷情報局金庫與糧倉,限縮情報局行動能力。

看國史館出版《蔣經國書信集》多處提及毛人鳳,均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然而事實真相卻是「刀刀見骨、血雨腥風」。反差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若非阮、宣、朱三位先生,和盤托出身歷其境駭人故事,外界實難理解蔣毛奪權之爭,會鬥到至死方休的地步。蔣經國《手札》、《書信集》的關懷,是勝利者寬大宣言,代表舊時代結束,新時代應運而生,未來蔣才是台灣情治系統的領航人物。

蔣經國歷經六年苦鬥拿下情治龍頭寶座,原本對蔣不屑一顧的CIA回過頭來爭取合作,蔣不計前嫌決意與CIA攜手,這段歷史幾乎無人提及,爾後蔣三度進出塞班島,目的不是參訪,而是在荒島與CIA談第一個合作計畫,這是CIA肯定蔣經國跨出關鍵的第一步,令蔣欣喜若狂,開始擁抱美國,使台灣成為CIA首要僱傭兵,影響爾後政局發展,時間長達二十年。這段曲折的歷史,似乎沒有受到關注。蔣在《日記》中刻意不提與CIA關係,啟人疑竇。原因是CIA請蔣赴塞班島,就是為蔣量身打造一支神秘部隊「野馬小組」。

「野馬小組」憑空出現在歷史舞台,絕非意外,乃是歷史的必然。此因CIA與情報局合作發現,台灣情治系統從機制運作、教育訓練、任務執行到會議檢討,完全是土法煉鋼,毫無現代化概念。既然蔣是台灣情治系統龍頭,宜先建立班底,逐步改造情治機構。於是CIA提出一項前所未有的合作計畫,就是基於蔣的需求,為蔣量身打造人才培育方案,由CIA出錢,蔣經國出人,在塞班島建構「野馬小組」,訓練完成即轉換為蔣的基幹班底。

目前有關野馬小組的史料,還封鎖在保險櫃中不見天日。野馬小組之所以神秘,他們都是情治改造過程中蔣的近衛軍。一方面從事敵後作戰,一方面是美台情報訓練的種子教官。蔣擁有這批現代化的近衛軍,身分地位如同戴笠,自可如臂使指的改造情治系統。一九六○年代沉寂多時的情治內鬥突然熱絡起來,即與野馬小組成員勢力崛起有關。

野馬小組至今為止,仍很神秘,連情治系統官員知悉此事的也不多見。很幸運的,在記者生涯中,我碰到多位野馬小組成員。他們告訴我野馬起源與從事任務,卻不肯說內部的奪權之爭。由於他們身兼CIA與蔣特務雙重身分,起初頗受重用,迨蔣與CIA合作終止,回過頭來又懷疑他們是CIA內線,在兩頭不討好的狀況下,他們只有選擇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很少聚會,以免引起當局疑慮。

從天子門生、蔣特務到CIA內線,這種人生際遇的轉折,隨政局變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台灣軍隊潛藏的大問題,幾乎貫穿兩蔣時代,截至目前為止,從來沒有人去探討這則問題,它是台灣歷史一部分,也是情治系統隱秘活動的核心,可是歷史卻遺忘野馬小組的存在。畢竟美國CIA為台灣培訓員工,是很不尋常的歷史,難道沒有人想要了解這段歷史?

有一次參與研討會,我與前陸軍副總司令毛夢漪同台。會後,談到野馬小組境遇,我問他,你兩位同學(陸官二十四期),參與野馬小組,一位身首異處,一位精神癲狂,你難道不能為他們主持公道嗎?毛思考一下說,「在軍中許多事不方便問,你告訴我,我的同學到底冤不冤?」我答:「不管冤不冤,身為當權者,總要搞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為歷史留記錄吧!」毛聽後不語。顯示野馬小組歷史,在軍中仍是一片空白無人聞問。

 

神秘的野馬小組

 

野馬小組歷史之所以重要,乃是台灣當局與CIA簽署第一樁人才培育計畫,從一九五六年至七一年,時間長達十五年。由於這樁計畫符合戒嚴體制需求,深受蔣鍾愛,為爾後台灣與CIA十六項合作計畫開綠燈,使台灣真正成為美國僱傭軍,縱橫東南亞,為南向政策奠定基石,能說野馬小組不重要嗎?

為追尋野馬小組歷史,我訪問多位年已耄耋長者,談及許多東南亞特戰歷史,然說到台灣他們卻感陌生,因為那是國安局美台聯合空降敵後作戰小組的權責,他們不清楚,也不過問,只知屢出事故,令CIA非常不滿意,最終單位被裁撤,人員與檔案也不知去向。導致這段歷史空白,就此消失。

由於野馬小組培訓極為成功,化解CIA與蔣經國之間的心結,爾後台灣與CIA接連簽署十六項專案合作計畫,從快刀計畫到飛龍計畫,台灣趁勢進入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介入印尼內戰、越戰與寮國、柬埔寨政變,及反攻大西南,使台灣成為CIA「前哨部隊」或「影子兵團」,為此台灣雖賺了許多錢,但也賠上國際形象,可謂是「得失兼具」。

回顧一九六○年代台灣歷史,台灣軍威所及之處,計六個國家,港澳兩個地區,名副其實的成為區域小霸。曾幾何時,台灣區域小霸竟淪為龜縮島內的國際棄兒,轉為美國甩之不去的包袱。

過去台灣「建軍經驗」,曾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南越、寮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國效法,於今還有那個國家願意來台觀摩?回顧這段歷史,台灣扮演僱傭軍的角色,總比淪落為包袱強,若不從歷史汲取教訓,台灣未來命運如何,答案已不問可知。

CIA對台灣影響,表面上,看不出來。私下則暗潮洶湧,許多光怪陸離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到汗顏。台灣政要長期以來養成某種心態,看到CIA垂詢,莫不推心置腹的向美國傾訴,回過頭來所說的一切,全對民眾保密。舉例說,蔣介石、蔣經國的病歷,台灣人民無從得知,CIA第二天就將病歷拿到手。這種思維,說穿了,就是相信CIA不會出賣自己。然而自CIA機密檔案,國務院FRUS文件、維基解密等報告陸續公布後,許多人才發現,台灣官員對人民說了多少謊話,卻對美國推心置腹講那麼多真話,兩相比較,台灣人民做何感想?更過分的是,許多情治系統官員作CIA高級內線不感為恥,反過來拘捕台灣人民製造白色恐怖,豈非是歷史反諷。(未完)

Anchor 3

從杜案追溯蔣經國「情報頭子」的角色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張友驊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朋友。他早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後來長期投身於媒體界,是一位資深記者、報社主筆與網紅名人。因為有歷史學的訓練與媒體界的工作經驗,他對於歷史與現實交光互影的人物及事件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知人論世」上是一個好手。

 

他的創作力十分豐富,近年來佳作疊出,例如《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的恩怨》(2021.10)與《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2021.12)等書都讓人讀起來暢快淋漓、手不釋卷,甚至拍案叫奇。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他雖然不是一位專業的歷史學者,然而他的作品卻以流暢的文筆,結合生活經驗中所結識的關鍵人物(「局中人」)口述與文獻史料,而有專業學者所不知道的歷史細節,以及寫不出來的洞察性與生命力。

 

這一本書是他在疫情期間閱讀了我的好友,也是牛津大學的學弟林孝庭博士的大作《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而觸發的。林孝庭的書利用剛剛公布的「蔣經國日記」與相關檔案,介紹一九四九至一九八八年之間蔣經國的從政經歷與權力之路,呈現了二戰後中華民國在台灣各方面的發展。我曾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之中評介此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蔣經國與當代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他毫無疑問地扮演了一個從「威權統治」到「解嚴」、「民主化」過程之中的關鍵角色。今日台灣民眾能享受自由民主的生活,蔣經國居功厥偉。

 

在大多數台灣人的心目中,蔣經國是一位生活儉樸、體察民瘼、同情弱勢、毅然以天下為己任的好總統。二○一九年《遠見》雜誌所做的民調,在「哪位總統對台灣貢獻最大」問題中,蔣經國以38.7%領先其他總統,拔得頭籌,超過李登輝(13.6%)、蔡英文(7.9%)、馬英九(6.1%)、陳水扁(3.2%),也遠遠超過他的父親蔣介石(2.4%)。在我所主持的《蔣經國先生侍從與僚屬訪問紀錄》(上下冊,中研院近史所出版,2016)也可以看出蔣經國雖貴為總統,卻瞭解權力的節制,而時時克制自己。他反覆強調:蔣家人不繼任,要終結「家天下」。風燭殘年時,蔣經國能夠認清大勢,明知國民黨可能丟失執政權的情況下,依然決定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著手終結威權統治與強人政治,並開啟民主化進程。不過有些人可能也聽說,在蔣經國掌握大權之前(以一九六九年六月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從幕後走向台前為分水嶺),他在父親的栽培下,曾長期負責國內外的情治工作,許多白色恐怖的案件與他有關(如柏楊的「大力水手」案),甚至有人指控他是「白色恐怖的元凶」。

 

我們要怎麼看蔣經國的轉變?林孝庭的大著藉著「蔣經國日記」來看蔣經國如何從一位「情報頭子」轉變為「民主先驅」。從日記之中林孝庭刻畫了他「內心世界」的兩面性格。作為情報頭子,他對敵人與「叛徒」十分兇狠,而這是出於對本身「愛國」之舉深具信心,而在外表上,他又有親民愛民之慈悲,他最關心的是人民的福祉。在外交上,他痛恨美國人的強硬作風,又不得不與之周旋。在政治措施方面,他在「開明」與「保守」之間擺盪。他肯定民主化、本土化是必走之路(如安排李登輝接班),但「又缺乏民主的DNA」(他在日記中說「難道選舉才是民主嗎?」、「選舉勞民傷財」),時時惦記著維繫國民黨統治。此一兩面性頗耐人尋味。我認為蔣經國內心的兩面性,以及他對時代大勢的敏感認知,是他能轉型為「民主先驅」的重要原因。無論如何,要了解蔣經國就必須深入認識他在這兩個階段的所作所為。

 

張友驊的這一本書關注的是蔣經國作為「情報頭子」的角色,此時他所累積的政治實力是他後來得以順利接班的重要資產,也改變了他的思維,使他在「後天險惡環境中鍛鍊出來」一種「沉穩」的性格。有關這一個問題,過去學界也有一些研究,例如孫家麒有《蔣經國建立台灣特務系統秘辛》(台北:全能出版社,1988,原名《蔣經國竊國內幕》,1961)、台灣大學的李福鐘教授曾寫過〈蔣經國在情治系統的角色〉一文(刊於國史館在網路上的「蔣經國總統資料庫」),對情治系統組織之分合,與蔣經國如何經由蔣介石之任命而接管全國情治系統有詳細的說明。我的同事蘇聖雄教授在從事「劉少康辦公室」的口述訪問。筆者則在進行「蔣經國與胡適:從民本與民主的激盪看台灣政治轉型」的研究計畫。我相信等到「蔣經國日記」在台灣公布之後,會有更多的研究。

 

本書與上述利用日記、檔案、口述歷史等材料進行的研究不同。作者以林孝庭書中「杜長城綁架蔣經國」案(頁46-47)為線索,清理出情治機構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蔣經國如何藉著杜案與毛人鳳爭奪情報敵後工作的主導權,並在毛死後透過與CIA合作成功掌握情治系統。本書除前言與結論之外共有六章,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蔣經國以杜長城案清理情治系統的反對力量,打擊毛人鳳。第二,毛人鳳與蔣經國以爭取CIA的合作所展開的「纏鬥」,初期毛因得到宋美齡的協助而「攔胡」,後來則因毛的過世而落幕。此後小蔣在情治界掃除了障礙,得以嶄露頭角。第三,蔣經國情治王國的崛起。他透過與CIA的合作,來培訓子弟兵,並參與以東南亞為主的國際冷戰。整體來說,這一本書是一九五○─七○年代台灣情治單位的奪權史,對我們認識蔣經國在走出台前之前,作為「情報頭子」的經歷,以及此時美國與台灣在情治工作上的合作、對抗,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張友驊的書以林孝庭所敘述的故事為背景,因此讀者如要掌握更大的歷史圖景,可以先閱讀林書。不過我想指出:在細節描寫與分析、解釋上,作者在本書中精彩的觀點層見疊出,有不少超越林書之處。首先,在林孝庭書中對於「杜長城綁架蔣經國」一事只有很簡短的描述。事情如下:

 

一九五一年春天,毛人鳳手下一名叫杜長城的「軍統」要員,暗中組織人馬準備綁架蔣經國,其本意並非真的要索取小蔣之命,而是想自導自演一齣驚魂戲碼,由毛人鳳從這一群假綁匪手中把小蔣救出,如此不但可以向老蔣邀功,還可嚇唬小蔣,同時向情治圈傳遞「小蔣不適合擔任領導」的訊息。不料杜長城謀劃此案時不慎洩密,又因涉嫌走私黃金,遭小蔣人馬查獲逮捕。蔣介石雖感驚訝,然忌憚一旦查辦杜長城,恐引來毛人鳳反彈,而動搖「軍統」士氣。老蔣最後下令槍決杜長城與其同夥,但未繼續深究下去,毛人鳳因此逃過一劫。林孝庭書中引用一九五一年三月十日蔣經國日記:他抱怨「父親又因辦杜長城而恐毛人鳳之不滿,這許多人事問題實在太煩苦了。」

 

林孝庭書中只有這一小段記載。這個故事引起了作者的興趣,他嘗試追蹤此事的前因後果,扯出杜案不但主謀被槍決,從屬二十人也「因『貪汙辱職』罪同杜長城,亦一律槍決。」作者斷言「杜案曲折複雜,與綁架蔣經國並無密切關聯,內鬥才是關鍵」,這一觀察是直指核心的關鍵論斷。不過杜案之後,蔣經國並未能立即掌控大局,一九五○─五六年間他與毛人鳳「進行長達五年的競逐,從國內鬥到國外,再從國外鬥回局內」。

 

有關杜案的原委,誠如作者所說「文獻難徵、史料缺乏」,幾乎找不到太多的直接證據(國家檔案管理局有一個「杜長城等貪污案」的檔案,典藏號A305000000C/0038/1572.31/44917143,內含五千多頁的史料,包括名冊、帳簿、訊問紀錄等。此外國史館資料庫還有幾筆檔案。然而這些官方檔案線索繁雜、毫無頭緒)。張友驊卻能透過在記者生涯中所認識的人,如任守澄(與杜長城同在技術總隊任職,後轉至聯勤兵工署)的口述,逐漸完成一幅歷史的拼圖。作者的貢獻是:第一,確認此案有「同夥」共二十一人被槍斃,堪稱一九四九年後「第一樁大案」。此案使反對小蔣的勢力被拔除,有「殺雞儆猴」之效。第二,杜長城背後的靠山是陳誠(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主管)與毛人鳳。由於小蔣政治操作上縝密無暇,使蔣介石、陳誠「無話可說」,也使毛拯救之舉無效而讓杜束手就擒。杜案之後毛與小蔣徹底決裂。第三,所謂杜長城的貪污與用公務船走私黃金等事為灰色地帶(當時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走私)。「杜擁有的船隻,係撤退時劫掠而來,為規避查緝以便有利走私,杜將船隻掛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名下,供杜個人走私之用,以此養活情報局與技術總隊。」杜的解釋則是「政府不支付經費,他靠個人努力仍然維持技術總隊一定的局面,以為反攻鋪路」。簡單地說走私所得是他用來維繫超編、經費不足的「封建」勢力,並非中飽私囊。此一作法乃是「便宜行事」,「若依此論罪,史實也無真相可言」。第四,綁架蔣經國一事未付諸實行,這一想法也受到毛的斥責,杜真正觸怒小蔣的原因是他公然反對小蔣所推行的政工制度,「將蔣派任的政治部主任劉仲榮趕出營區,自行在外租屋從事公務」,並非綁架。從這四點可以確認杜案的性質是總政治部與情報局之間的「內鬥」,而「貪污」只是小蔣整肅情治機關的藉口。

 

比較可惜的是作者對杜長城的生平敘述較簡略,根據維基百科,「杜長城(1914-?),綏遠包頭人,畢業於警校二期,陸軍大學,曾任保密局技術總隊總隊長。四平街保衛戰杜長城得了首功,少校隊長破格晉升三級成為國防部技術總隊少將總隊長。國軍撤離大陸之後,技術總隊設計出遇敵自動爆炸的多種海上詭雷,獲得參謀總長周至柔的賞識,進一步重用杜長城。」筆者參考國史館藏「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檔案」中有關杜長城的資料(典藏號:129-110000-1283),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更為認識此一「苦主」。在此一資料中收有一九五○年八月杜長城參加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七期所留下的結業成績登記表。上面註明當年三十三歲,以此推測杜可能是民國六年(1917)出生,而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被槍決,生卒應該是一九一七─一九五一,享年三十四歲。成績登記表對於杜長城分項的評語是:思想「忠黨愛國」、學識「學術基礎雖差,但富研究精神」、品行「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個性「豪放不羈,敢做敢為」、專長「富敵後工作及爆破工作經驗」。總評則為:「身體強壯,短小精幹,才志自雄,知人善任。敢做敢為,有冒險犯難精神。惟年青得志,需善為領導」。由此可以想像杜長城的個性與形象。

 

杜案之後毛人鳳幸運地未被牽連,然他對蔣經國勢力的進逼深感威脅,而有下一場的鬥爭。在第二、三章中,作者將全書焦點轉移到毛人鳳、蔣經國與CIA的關係,來凸顯情治機關如何依賴外援來內鬥。毛引進CIA來與蔣經國鬥爭而擴大勢力。這一部份在林孝庭書中也有簡略的描寫。一九五○年底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西方公司」統籌大陸東南沿海發動突襲行動的相關業務。此合作案最初由蔣經國與鄭介民攜手爭得主導權,然毛人鳳為首的保密局人馬,不願蔣、鄭兩人掌控此案,而拱手讓出美方龐大資源;毛為了反擊,私下說服宋美齡透過孔令侃向美方積極遊說,最後把蔣、鄭兩人排除在「西方公司」決策核心之外。一九五一年春,毛的親信阮清源(浙江嵊縣人,一九二九年在浙江警官學校畢業,為戴笠嫡系)接掌淡水訓練班後,要求小蔣於半日內撤出其在訓練班內的辦公室。小蔣為之氣結,「不發一語轉身離去,心中忿恨不平,難以自抑」(林孝庭,頁51)。

 

作者透過毛人鳳的親信阮清源(及另外兩位宣、朱先生)的口述,因而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在這一回合的毛蔣鬥爭中,小蔣「縱有杜案加持,毛未必會屈居下風,毛除有宋美齡支持,真正關鍵是CIA不信任蔣經國」,因為小蔣與情治機關並無淵源,此時他有將無兵,且無實戰經驗,又有留學蘇俄的背景,自然得不到CIA的信任。另一方面毛與戴笠有深厚的淵源,掌握了當年敵後布建工作,以及情報分送、過濾的大權,因而能夠「攔胡」,重奪情治龍頭寶座。此一鬥爭時間長達五年,小蔣屈居下風,此乃蔣內心最深沉的隱痛。

 

張友驊透過阮清源的口述澄清了上述驅逐蔣經國的事情。此事其實不是阮自認獲得美國的支持,仗勢欺人而驅逐小蔣,而實際上是來自CIA顧問的指示,為了阻止蔣的政工勢力深入游擊隊。當時小蔣常常獨自開吉普車來視察,聽取黨組組長做簡報,並交辦事項,完全不把阮清源等放在眼裡。有一次小蔣來視察時被顧問發現,顧問對此大為不滿,下達通告:1. 即日起撤消蔣經國入營證件。2. 撤除蔣專屬辦公室。3. 非業務主官來營區應事先通知。4. 營區內不得召開黨組會議。5. 律定組織編制減少政工員額。阮得到指示之後上報毛人鳳,經毛核可,才驅逐小蔣。這樣看來,阮清源事件背後還是毛(及CIA)蔣對於情治單位掌控之爭。毛反對小蔣所主導的「政工制度」(包括政治教育),並企圖運用CIA力量將政工制度踢出游擊隊。

 

書中寫到一九五六年「迨毛人鳳去世,情報局勢力消退,CIA為找代理人,選擇與蔣經國合作,為蔣量身打造『野馬小組』[按:此為台美合作在塞班島培訓人才,收集大陸情報]培訓基幹班底,至此台灣情報交流與合作,邁向台灣少有的黃金時代。在CIA支持下,蔣經國成為情治龍頭,跨出穩健接班第一步」。一九六○年代初期,蔣經國在CIA協助下,派了自己人馬進駐國安局、情報局、調查局、總政治部、技術研究室等職位,完成情治王國的一統大業。

 

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作者描寫蔣經國與CIA一方面合作,一面對抗的關係。CIA無疑願意協助蔣經國建立自己的情治班底,改造台灣情治系統;也願意大方地援助中華民國軍事物資,然而CIA「驕傲自大、氣焰囂張」,為掌握台北政情,蒐集國府高層互動情報,甚至公然從事情報蒐集的活動,如密詢證人、布線高層官員、掌握總統病歷等。例如他們對孫立人兵變疑案,劉自然五二四事件時的處理方式都是如此。這些機密情報甚至對小蔣十分不利。然而小蔣為了得到美方支持只得隱忍。這種狀況到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克萊恩來台出任CIA台北站長才逐漸改觀。在林孝庭的書中已經提到克萊恩與蔣經國為「摯友」。林孝庭說:克氏駐台四年期間與小蔣在公私領域都過從甚密,交情甚篤,兩人經常一起喝酒猜拳行令,結伴上山下海,走遍台灣各個角落,兩家也成為通家之好,克萊恩夫人甚至當起蔣經國的英文家教,可見彼此關係之密切。張友驊書則指出克萊恩對蔣經國「情報專業」學養有開啟之功。此時台美雙方從事陸海空各類型計畫,以及海外合作共計十六項,「令蔣經國眼界大開,終於理解情報專業的重要性」。克萊恩也多次告訴蔣,台灣對中國戰略情蒐只有兩個項目:一是徹底掌握中國戰略意圖以避險,一是觀察中國戰略能力以避戰。這些觀點對小蔣都很重要。

 

本書有關CIA與台灣的故事一直講到一九七○年代中期,「一九七四年四月四日馬康衛離台返美……所有情報合作計畫,隨馬康衛離去,畫下休止符」,「爾後美台之間,除少許情報交流外,美國已不需台灣情報供應。」作者的深刻感嘆是台灣安定地位需要美國支持才得以維繫。在此過程之中雙方的情報交換十分重要,然而如果台灣的情治單位無法獲得關鍵情資,最後必然成為「孤兒」與「棄兒」。

 

張友驊的這一本書是有關一九五○─七○年代台灣情治史的重要著作,清晰地揭示了半個多世紀之前台灣所經歷的一段曲折經歷。書中許多有趣的故事、秘辛不是我這一篇短文所能含括,必須要讀者自行細品。這一段歷史補足了一段非常關鍵的「失落的歷史環節」。

 

最後我想談談研究情治史的困難。由於情治系統風格具有很高的隱密性、情治人員行事守口如瓶、兼以內部鬥爭激烈出乎外界想像,許多事件只看文書檔案,根本搞不清楚內部運作。張友驊先生基於特殊的機遇,加上抽絲剝繭的功夫才能完成此一艱難的工作,提供了大致上輪廓清晰的歷史圖景。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這使我想起一段個人的經歷。家父早年投身軍旅,參與對日抗戰。一九五○年四月隨薛岳的部隊自海南島撤退來台,不久被調到大陳島工作。一九五五年才返台。一九六○年代初期他因為會講廣東話,被派至香港從事大陸情報蒐集的工作,六年之後才返台。這六年間我不曾見過父親一面,唯一的記憶是他從香港寄回家的安家費。我對他這一段經歷很感興趣,常常問他,他從不回答。他過世之前有好幾個月住在榮總養病,我幾乎每天去陪他。我又問他四十多年前在香港從事情報工作的事情,他只是淡淡地回答我,我們這一行的行規就是「守口如瓶」、「滴水不漏」。這是我對父親情報工作僅有的印象。父親過世也快二十年了。近年來隨著檔案的開放,我們終於比較了解這些情報員「刀口舔血、槍下求生」的日子。回顧那一個國共內鬥與國際冷戰的時代,我們一方面對於像杜長城等同夥在內鬥之中被犧牲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對許多守口如瓶、身繫牢獄甚至捐軀報國來保護台灣的無名英雄也應致上最高的敬意。

Anchor 2

第一章 血染政工:蔣經國怒殺杜長城二十一人祭旗

 

在台灣,誰敢監控、監視蔣經國?答案是情報局長毛人鳳下屬技術總隊總隊長杜長城。杜奉命監控、監視蔣經國時間長達八個多月,經蔣派員調查屬實,杜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遭判決「死刑」,二十二日伏法。

 

在軍系,誰是第一位公然抗拒蔣經國派任,將政治部主任劉仲榮暨政工人員趕出營區外辦公?答案是情報局長毛人鳳下屬技術總隊總隊長杜長城。杜、劉鬥法的結局是,杜遭「貪污辱職罪」被移送軍法懲辦,經過堂問審罪證明確,被判處死刑,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伏法。

 

在情治系統,誰敢異想天開於中山北路四條通綁架蔣經國,因事機不密遭人檢舉,以「未遂犯」遭扣押?答案是情報局長毛人鳳下屬技術總隊總隊長杜長城。杜遭扣押關進軍法看守所,意圖綁架蔣經國這條罪證竟然不成立,軍法局反而以「貪污辱職罪」起訴杜長城暨二十名被告,暗示蔣經國對付杜長城乃是「押人取供」,以此震懾其他情治系統。杜經押人取供折磨後,俯首認罪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新店刑場被槍決。

 

在部隊整編過程中,誰是第一個公開跳出來反對部隊整編的將領?答案是情報局長毛人鳳下屬技術總隊總隊長杜長城。由於杜所屬技術總隊從情報局師屬單位改隸於聯勤總部兵工署統轄成為團級部隊,杜不甘於總隊降編拒不交出指揮權,從而與蔣介石、周至柔、蔣經國等人翻臉,為振軍威,殺杜長城似成唯一選擇,設局讓杜長城受死,也是不得不然的做法。唯在罪證取得,杜僅是反對整編,未有不法之事。是以在判決文書(四十一年度防隔字第三十四號)中,未列杜長城反對整編改隸之事。暗示杜長城被槍決,乃是情治高層內鬥的惡果,其中內情值得探究。

 

杜長城案是來台第一案

杜長城槍決案,是國府遷台史上,第一樁重大案件,也是蔣經國接管情治大權,面對的第一道關卡。若處理不慎,必然重創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統治威望。回顧一九四九年至五○年,蔣介石父子屢遭親信背叛,倉惶來台連孤忠耿耿的情治將領,對蔣氏父子另起爐灶的積極作為起而反制、抗拒,蔣氏父子那有本錢重建「意外的國度」?以杜長城事件而言,該事件發生於一九五○年四月一日,這個時間,正好是蔣介石復行視事、蔣經國出任總政治部主任的黃道吉日。蔣氏父子剛上台,杜長城就悍然不顧死活的出難題,在蔣氏政權生死存亡關頭,杜出難題,究竟是個人意氣?或是集團幕後操縱?都令蔣氏父子難堪。何況,杜長城統轄的技術總隊,專搞爆破行動,既是研發單位,也是執行斷後部隊,一路追隨蔣氏父子,從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海南、舟山到敵後爆破,均由杜長城負責指揮運作,說明杜對蔣氏父子算是「孤忠耿耿」。來台後限於兵力不足,杜長城接連五次在台海正面搞水中爆破演習,以此遲滯解放軍渡海攻台,深獲蔣介石、陳誠等人賞識。再者國府當局遷台之初,實無經費挹注技術總隊,杜長城竟然有辦法將六百多人部隊擴編為二千多人,為蔣氏父子立下汗馬功勞。這些功績蔣介石都很清楚。於此有則問題必須釐清,即是杜長城來台為何會偏鋒行險的針對蔣經國?蔣經國為何在日記中批評杜長城「妄自尊大」?判決書送到蔣介石桌上,蔣猶豫數日,紅筆親批二十一人一併槍決?其中內情真與綁架蔣經國有關?

 

談到蔣經國必殺杜長城,應從杜長城出身說起。杜生於一九一四年四月,綏遠省包頭市人,初中畢業後旋即擔任西北貨商保鑣工作。一九三九年三月經人引薦入軍統蘭州訓練班二期,接受暗殺、投毒、爆破、敵後工作專長訓練。其中爆破專案,杜長城可謂是自學而成,由於爆破事涉兵工知識,學員必須根據炸藥當量精準計算,配合實體建物面積、結構予以安裝摧毀。類似特種訓練,若無學識與經驗,欲完成任務有實質困難。然而杜長城就是有這項本事,無論是炸藥調配、雷管安裝、導火線運用,都有獨門絕活,頗受長官器重。抗戰結束,杜升任技術總隊少校中隊長;然國共內戰再起,杜奉派至東北,隨七十一軍陳明仁部隊守四平街城區,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第三次四平街戰役打響,杜長城運用爆破技術守住四平街,蔣介石通令嘉獎授勳,官升二級。爾後隨戰局逆轉,杜長城於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撤退時,從事斷後破壞任務,戰功卓著獲晉升為少將,時年三十四歲。

 

杜長城來台前夕,部隊編制原屬國防部第二(情報)廳,然國防部遷徙不定,改隸保密(情報)局,來台後雖列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但仍受情報局節制。於此,有則問題必須釐清,即是毛人鳳情報局,杜長城技術總隊播遷來台前,從未支領國府當局薪俸,也未領取政府發放資遣費與搬遷費。相反的,毛杜等人都是自力更生追隨蔣介石來台,那麼毛杜等人靠什麼方式維持組織系統運作?

 

以毛人鳳情報局而言,在李宗仁代總統下令縮編保密(情報)局組織人事,毛在無編制、無經費、無資源困境下,一方面要維持布建工作,一方面仍要進行對敵鬥爭,一方面還要派員進入敵後從事突擊作戰,請問經費從何而來?就現有資料分析,毛靠走私、賣祖產、海上劫掠、沒收日籍資產與抄家營生,勉強維持情報局生計,以待蔣介石東山再起。

杜長城靠劫掠養活部隊

 

反觀杜長城因幹過商家保鑣,知道商家惜財如命心理,每以爆破為名,在廣州、上海、成都、海南等地劫掠物資與黃金攜帶來台。其次杜一向有剋扣部屬薪俸的習性,如上級單位於撤退來台前夕,均有發放應變費,每人計二十銀元,結果部屬不論編階僅收到四銀元,其餘全數充公,換作黃金供總隊運用。杜就是以這些錢將國防部律定的六百多名編制,擴充至二千多人,專門收容情報局編餘軍官,以示向長官邀寵,爾後成為杜的罪證之一。此外杜還有「貪功冒領」的惡習,如金門戰役技術總隊派員至金門布雷,出發日期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下午到達金門,戰役已經結束,杜仍指示部屬發文,向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發文請領獎金五千銀元。類似這種貪功冒領獎金作為,於今日法律條文分析,杜長城早該下台,為何長官予以優容,習以為常?原因在於政府運作不正常,給予軍情首長便宜行事的機會。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時代的宿命,若依此論罪,史實也無真相可言。

 

杜長城來台,首要是擴編部隊,情報局編餘軍官或人員都塞到技術總隊,成為情報局糧餉供應站。比之於中統內調局、憲兵、政工、保安司令部系統,技術總隊的影響力,均遠超過其他情治單位。何況,台灣警察單位首長亦出身軍統情報局,這三個單位若結合在一起,必然會引起當局的疑慮。

 

蔣介石當然不會懷疑情報局、技術總隊、警察系統的忠誠,但蔣經國則不然。蔣於一九四九年八月奉派出任設於黨部「政治行動委員會」委員,五○年四月一日擔任總政治部主任;四月十一日兼任政治行動委員會秘書;九月受命成立「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組長後,局勢丕變。蔣經國有意整頓情治系統,首要開刀對象就是情報局。老於世故的毛人鳳已然看出蔣經國企圖心,採取迂迴策略與蔣對抗。蔣在無資源、無人脈的情境下,知道無法收編情報局,轉而對付技術總隊與警察系統。蔣透過前任警察總監唐縱與胡宗南助手趙龍文的關係,搞定警察系統已是時間問題,不足為慮。唯獨對技術總隊,蔣運用直接攻堅策略,與杜長城直球對決。沒想到杜接受蔣經國挑戰,以不惜一戰姿態與蔣硬槓,結果是死於非命,震撼情治系統,這是任誰都想不到的結局。

 

蔣經國、杜長城鬥法,對蔣來說,有「輸不起」的壓力。此因蔣身兼三大要職,總政治部主任、政治行動委員會秘書、總統府資料組組長,負責處理黨政軍特情報業務的整頓,與機構之間權責的整合,面對師級單位技術總隊杜長城挑戰,都無法解決,必將重創蔣的領導威望,還波及政工制度的建立。兼以杜的挑戰,是蔣上任第一件大事,一旦敗陣,蔣經國不可能跨出接班第一步,有負蔣介石栽培重任。

 

對杜長城來說,杜自恃戰功傲人,短短兩年內獲頒七種勳章,深獲陳誠賞識,毛人鳳倚重,又與蔣介石有出生入死革命情感,自然不把蔣經國放在眼裡。在蔣尚未出擊前,杜長城即派技術總隊行動隊監控,監視蔣經國。有則離奇故事,顯示杜的囂張氣焰。

 

蔣經國來台之初,住在長安東路十八號靠近四條通,外有崗哨亭,有一天員警通訊器材在崗哨內突然遺失,找了幾天都沒找到,奇怪的是技術總隊居然在當時中山北路中央市場內發現遺失的通訊器材,完好如初的還給員警。這件事等同對蔣實施威嚇,暗示技術總隊在蔣住宅外要安裝危險物品輕而易舉。面對技術總隊不友善的警告,蔣經國竟然默不吭聲任由杜胡作非為。

 

杜除在安全崗哨動手腳外,也派員盯住蔣經國非公務行程,看蔣每天接觸對象是誰,完整呈報給毛人鳳等人知悉。毛見名單頗為震驚,原來是蔣頻頻向毛借將出任政工要職的官員,在事先已然布局接觸,事後向毛提出借將人選,不是擴大情報局影響力,而是將人選納為己用。於此,毛若拒絕必然擋人升遷,而成眾矢之的。同意則有實力被削弱之處,在兩難情境下,毛的做法是推薦合作對象如王超凡、尹殿甲等人可供蔣經國選用。對於行動或軍校出身的幹部,毛堅持留用,以免被蔣挖牆腳削弱自身的實力。

毛人鳳授意監控蔣經國

從毛蔣之鬥,折射出杜長城監控、監視蔣經國,必然出自毛人鳳授意,這也是杜有恃無恐之處。

 

一九五○年四月一日蔣經國就任總政治部主任,指派劉仲榮出任技術總隊政治部主任。在劉未派職前,杜長城一再呈文不接受的立場。杜的理由是,情報局隸屬於國防部,屬軍政系統,依法不設政治部。文到參謀本部業管單位檢示法條,認定技術總隊屬師級單位,不得抗拒設立政治部。杜長城不死心,依舊呈文抵抗,直到命令下達「抗拒.撤職」後,杜長城才勉予接受設立政治部。

 

杜勉予接受不代表心悅誠服,反而另起花樣,當劉仲榮派任令下,杜竟然以「不受命、不布達」,使劉無法行使職權,杜的絕妙做法,顯然經過高人指點,以不著痕跡方式讓蔣經國難堪。

 

杜的做法是,劉仲榮到職當天,杜引見幹部與劉仲榮會面,隨即下達口頭命令「歡迎主任到差」,鑑於技術總隊業務特殊,請劉務必遵守下列規範:1. 技術總隊駐地分散,房舍不足,請劉仲榮暨政工官員另行在外租屋辦公。2. 所有政工官員入營必須通報,召開會議副總隊長以上幹部應到場列席。3. 政工官員約見幹部,應與參謀長會商呈報總隊長簽核。4. 總隊長視察部隊,政工官員應待總隊部通知再定行止。從杜長城口喻不難看出,技術總隊反制政工制度,的確是高招。其高明之處在於:1. 不布達,使政工官員行使職權遭到限縮。2. 不合署辦公,等同製造政工官員困擾無法核實問題。3. 不讓政工官員自由進出營區,自然阻隔技術總隊內部問題外洩。4. 不得自行訪察部隊,導致政工官員自廢武功只好知難而退。

 

杜長城運用的策略,就是「不抗拒、不接受、不妥協、不配合」,目的就是看蔣經國怎麼下這盤棋。當然蔣經國絕不是省油的燈,接到劉仲榮通報,指示劉要「顧全大局、忍辱負重」,對技術總隊進行徹底的整頓。蔣整頓方式很簡單,就是以整編為名,將技術總隊割裂,一方面將情報局編餘人員打散分發到各單位,一方面將別動隊、行刑隊轉入憲兵與警察單位,以此削弱杜長城於技術總隊的實力。

 

技術總隊在大陸時期,受制於科技僅搞交通橋樑、鐵道等破壞,編制不大,而後軍統局與美國與美國海軍情報署聯合開設「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後,編制頓時擴大成為軍統局主戰兵力之一。抗戰結束,內戰再起,技術總隊憑藉美方提供的新技術與器材,給予解放軍重創,杜長城就是依恃四平街戰役與對敵後突擊戰功,僅短短兩年時間內升任少將,時年三十四歲。或許是年少得志,功勳累累於大局逆轉時,趁機擴大技術總隊編制,來台灣時,技術總隊員額已從六百多名陡升為二千多名,員額超過情報局,內調(後改為調查)局,使杜長城養成目空一切的習性。

 

尤其是杜於廣州撤退來台,移駐新店後未經奉準自行成立一個機動大隊與行政中隊,顯示杜資源雄厚,比之於蔣經國來台時每月僅有五百元花用,可謂是天差地別,這也是杜敢於抗拒蔣經國的政治資本。

技術總隊是情報局金庫

杜長城移駐新店,情報局為保留編餘軍官員額有個地方吃飯,一律送到技術總隊安置,造成總隊超編,使杜有則異常錯覺,認為情報局必須靠他才能維持局面。誠然以杜當時手握資源,計有八艘海上船隻徵用,專搞走私或至大陸沿岸劫掠物資,以養活技術總隊人員。至於陸上單位,依序有爆破、突擊、行動、機動等大隊及行政支援中隊,還有獄警與行刑分隊。之所以成立獄警與行刑分隊,主要是國府遷台初期,凡隨蔣介石來台罪犯如陳儀等人,及情報局破獲共諜需執行死刑者如李朋、吳石等,毛人鳳均交由技術總隊人員處理。在白色恐怖檔案中,有註明在新店被槍決者,多半與技術總隊有關。顯示毛人鳳對技術總隊的重視,難怪養成杜長城不可一世性格,結果害慘自己,也波及到技術總隊未來改隸的命運。

 

確切的說,技術總隊是支不講究領導統御的部隊。由於隊員成分複雜,沒有一位是正規軍人出身,僅受特務訓練,只講人脈、論關係,總隊長杜長城如割據一方的軍閥,一切以杜的意志為依歸,遲早出事似成定局。如技術總隊人事均以杜的意旨為依歸,軍官低階高報、高階低報問題非常嚴重,頗有吃空缺之嫌。再者杜自行選派副總隊長、大隊長、中隊長人事,屢遭駁回,杜依然我行我素,終被抓到把柄,成為起訴理由之一。

 

除人事紛擾外,杜對經費運用問題,亦有「包攬」之嫌。所謂「包攬」係指上級單位依人事呈報撥付的薪俸,杜全數截留,按自己內規發放,如同剋扣部屬薪俸,雖屢遭糾正,杜仍置之不理,給予蔣經國指派政治部主任劉仲榮有「翻牌」機會,終而導致杜垮台的命運。

 

此因杜長城對人事薪俸與獎金處理,有兩本帳,真帳目由杜自行掌管,假帳目則推給參謀處理,以此矇騙國防部與參謀本部。杜之所以堅拒劉仲榮合署辦公,就是怕東窗事發,搞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除帳目問題外,還有杜喜歡搞貪功冒領獎金。杜呈報給東南行政長官公署的請功領賞公文,幾乎出自心腹偽造。如發生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金門戰役,技術總隊機動中隊明明是二十七日從基隆出發趕赴金門布雷,於登船時戰役已經結束。然而杜聽說陳誠要發獎金,計上心來指示部屬詳列戰表,「證明」技勤總隊某海上爆破中隊蒞金將解放軍登陸灘頭爆破炸毀,以敘勳獎。結果公文批示下來,准發獎金銀元五千元,杜未發下卻佔為己有。事後經查成為杜貪污罪證之一,可謂是咎由自取。

 

或許杜的軍閥作風,能得意於一時,兼受陳誠賞識,毛人鳳優寵,使杜數度逃過軍法追究。然而杜阻截蔣經國派任劉仲榮行使職權,卻犯下致命錯誤。此因蔣經國推動政工制度,軍系元老何應欽、陳誠等人有意見,孫立人、桂永清等將領持強烈反對立場,胡璉、劉玉章、劉安祺等人也不看好政工前景,令蔣經國已然怒火中燒。但從何應欽到劉安祺沒有一個人堅拒政工官員派任,唯獨杜長城耍花樣羞辱政工官員。於是蔣決心拿杜開刀,指示劉仲榮妥善處理此事。

相關閱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