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最近考古成果,從中華文明出發處,深入考證設計美學的源頭,也透過歷代設計作品、建築庭園作品、明清時期福建畫作等實例,淺出傳統設計美學實際應用的變化,於情、於理、於例詳細詮釋了傳統設計美學的原汁原味。
美學是一種意識形態,所以各個文明所孕育出各有不同的美學。然而設計美學卻是一種物質化的意識形態痕跡,每個文明的設計美學既有信念價值觀上的特點,更有善於變化且歷久彌新的設計藝術作品作為「這種信念價值觀特點」的印證。本書雖由傳統設計美學之數論、氣論、佈局論、意論、德論、占侯數論等六篇論文所構成,但在窮盡原論之餘,更重視這原論的衍生、近代變化與設計藝術作品實例的分析印證。所以將六篇論文視為一個整體時,則能滿足盡論源頭之知,又能滿足變化應用之需。配合筆者已出版之《設計美學》、《敘事設計美學》,即將出版之《亞洲設計美學史論》,即將完稿之《福建設計美學史》、《台灣設計美學史》等書,想必更能盡情運用這種美學原汁原味於有形之中。
楊裕富
祖籍福建福州,1953年生於台灣台中
1977年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
1982年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同年通過國家高等考試建築工程科
1989年獲建築師執照
1992年獲台灣大學博士學位
同年於雲林科技大學創設籌辦建築系
曾任
中華民國空間設計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理事、監事
國家高等考試閱卷委員、建築師考試命題委員
教育部設計藝術類科設系評審委員
台中市都市設計委員會委員、雲林縣都市設計委員會委員
陳敦欣建築師事務所工程顧問(1998-2004)
兼任於台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中原大學建築系
現任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與室內設計系,1992年起指導碩士論文五十餘篇,博士論文十餘篇,長期從事建築專業,設計教學,傳統建築研究等工作。
迄今出版《創意將作:建築與室內設計概論》、《設計美學》、《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等建築、設計、美學類專著及《傳統工匠系統之設計資源》等研究報告四十餘本,發表〈敘事設計美學做為建築美學的重要成分〉等期刊論文六十餘篇;〈設計文化的轉向〉等研討會論文兩白餘篇。
第一章 傳統設計美學原論系列:數論系列研究
前言:設計美學的操作性與術數
設計美學的操作性
中國設計美學的發韌:祭禮與術數
方術的科學成分與操作性
數論的理不同於數學的理,更不同於占卜的理
數論美感的形成
數論的形成
合節美感的形成
合節美感的泛化
合節美感的泛化:和諧美感與心靈成局美感
合節美感的泛化與合字美感
合節美感的泛化與合義象徵美感
結論
合節美感源自中國宇宙觀的生成期。
合節美感深入中國文化。
合節美感的操作性。
第二章 傳統設計美學氣論系列研究
從氣論到君形論美感的形成
氣論的形成
郭樸《葬書》到楊筠松《清囊奧語》:氣論宅相美感原型
劉安《淮南子》到謝赫《畫品》的成就:氣論造物美感原型
君形論美感的泛化
造形、造物、尋物的區分與美學的建構。
造形藝術的美學論述
造物藝術的美學論述
宅相術的美學論述
結論
方術文化裡只有方技良莠併陳,只有氣論有理可循。
中國設計美學的氣論有:氣論宅相美感原型與氣論造物美感原型兩大類。
中國設計美學氣論在南北朝之後分成造形、造物、尋物三支衍化。
中國設計美學氣論的建構與整理,理當去蕪存菁,才有生機。
第三章 傳統設計美學經營論系列研究
前言
經營論到布局論成為美學、設計美學主要內涵的線索
繪畫、山水畫到江南庭園成為承傳脈絡的線索
本論文的結構
經營論與布局論的成分
經營論與布局論的形成
從《筆法記》與《林泉高致》初步解析經營論或布置論的內容
畫論的跨類轉折:荊浩的「六要」到計成的「巧於因借」
從《園冶》一書初步解析布局論內容
物象經營到美感經營
唐朝山水詩與田園詩在美感經營上的貢獻
明清之畫論與市場經濟下的設計藝術趨勢
理論的再建構:經營論與布局論的美感法則
佈局美感的操作與應用
布局論應用的特點
布局論應用的可能方向
結語
設計美學研究的途徑在於人文理論的再建構。
設計美學在建構過程中應該具有文化相對論的視野與胸襟。
風格式的設計美學研究只能當作理論建構時的補充資料。
只有解構式研究方法才能貼近歷史,逃脫權力對知識的干預。
高估了畫論,低估了畫訣。
研究的難處在於中文裡字義與詞義的歷時性變化。
布局論最能突顯中國藝術創作特色與設計美學的特色。
第四章 傳統設計美學意論系列研究
前言
唐朝美學範疇與唐朝藝術史論命題的不對稱
西洋美學範疇分析西洋藝術史命題時的侷限性
設計美學的操作性
設計美學意論原型
意境說
詩畫合一說
山水畫論的發展
寫意說
設計美學「意論」的展開
設計美學建構的理想
設計美學建構的現實
設計美學意論在唐至五代的滲透
設計美學意論在宋朝之後的衍生
結論
「意境」作為審美範疇淵遠流長
意論美學主要有兩個成分:意境論與山水畫論
設計意論美學對藝術品的分析具有較佳的詮釋能力。
唐朝以後設計意論美學主要有三項衍生:江南庭園、詩情畫意、象徵美學
第五章 傳統設計美學德論系列
前言
先秦至漢的道論與德論
先秦諸子百家的「道論」與「德論」
漢朝審美取向中對「德論」的補充
設計美學德論的初階至神形論的轉化
設計美學德論的後續發展
山水畫、花鳥畫崛起與比德說的第一次泛化
戲劇與造形藝術間的互動:比德說的極致,敘事設計崛起
結論
設計美學德論的核心議題在問「造形」何德何能。
先秦時期的設計美學德論只能發展出「比德說」,而未及「何德何能」。
漢朝之後設計美學德論則進入陰陽五行比德說。
設計美學德論的衍生發展
第六章 美學數論中占卜與占候之理論基礎
前言
商周的不同情境與數術中的不同途徑
兩三種不同的權力形態
兩三種不同的文明初設定與不同的宇宙觀
式盤與宇宙觀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作用
兩三種不同的數術與占卜途徑。
道、理、學、術之分際與治、亂分際
知識形成的語言條件及文字條件
知識與圖像成形的「時段真偽」判斷
知識系統的道、理、學、術分辨或分類
先秦時期已完成的著作,其道理學術層次的分類
中華傳統文化裡的「道」、「術」混合與「道道合成」
占卜、占侯的道、術及理論
占侯與占星與曆法
從占星走向星氣主導人事運氣到六壬式與遁甲式的知識陷阱
占卜之經典:周易成形過程與比較
中華文明裡天道思想的衍生事物與審美觀
文字發韌期的命名權。
以道稽象或是以象稽道。
天道思想中的「德」的衍生。
結論
先秦時期論及天道思想的主要有五派。
先秦時期的占候占卜理論與周朝天道的新定義有關。
占卜實務上,將數易充作「通靈」工具,反而誤解了孔孟所建構的天道。
先秦時期的儒家所建立的天道觀點,經過歷朝歷代推廣早已深入民心。
天的道德化取向與合節、合德美感。
合德美感的審美取向也是敘事設計美學的重要源頭。
傳統設計美學氣論系列研究
前言
如果我們將大自然先括號起來存而不論,那麼,人類在談論設計或藝術感受的歷史就是美的感受史與美學史。只是這個美學史在西方文明或東方文明裡從來都沒有清晰的論證過。
希臘時期柏拉圖論「美本身」而不論美的事物,但是柏拉圖並未將美感(sence of beauty)與狂迷(erotic)區分出來,雖然主要是談藝術與詩歌,但並未將大自然與人造藝術區分開來,當然也未將理想之善與理想之美區分開來,以致於在理想國中要將藝術家排除在「城邦成員」之外。亞理斯多德則反過來只論美的事物如何製造,而幾乎不談「美本身」,亞理斯多德所談的「美的事物」就是希臘時期巫術與藝術同構的時期,所以美的範疇亞理斯多德只暢論了語言劇曲的藝術:希臘神話遺緒的《詩學》,並將悲劇視為主要的審美範疇。羅馬時期修辭學、論辯術與法律制度興起,如何以美麗的詞藻編織成具說服力論述與文章成為新的審美範疇,乃至神話英雄的標準轉變成現世英雄的審度標準,悲劇以非人們審度美感的標的,修辭學裡對現世英雄的讚美之辭:崇高,也就逐漸被修辭學家拱上主要的審美範疇,西方文明裡的審美範疇就逐漸成型,所謂優美(grace)、悲劇(tragedy)、崇高(sublime),就成為詮釋西方文明所薰陶下藝術帶來美感的主要範疇。
這美的三大範疇本來就是帶有希臘羅馬城市文明的屬性,它當然不會也不必詮釋希臘羅馬城市文明以外的「美的事物」。
但西方哲學大家如康德、黑格爾、乃至英國的經驗主義學派、二十世紀末法國的解構主義學派卻往往繞在審美三大範疇來論所有的藝術創作帶來的美感,康德在經過雄厚的哲思之後,終於承認優美(beauty)只存在於心靈極小的範圍,而大部分的美感是目的美,是裝飾(deco);崇高(sublime)絕大部分只屬於大自然,而判斷力批判裡是不論悲劇(tragedy)。黑格爾則以藝術品的演化提出式樣(style)這般的審美議題,對原有審美三大範疇在黑格爾的《美學(講義)》只是一些混同其它修飾詞裡較感性的修飾詞罷了。
十九、二十世紀的西方美學經驗主義學派則根本不相信論理可以論出「美本身」,所以大部分的哲學家都將談美轉入另一個挑戰的新議題:品味(tease)上來。所以不論「美本身」或是「美的事物」一直都沒有清晰的論證過,或許二十世紀的解構主義者達西達的觀點還頗為可取,哲學上探討事物的本然,基本上就是「後設之談:形而上學(meta-physics)」,而「後設之談」在人類的認知裡還不如「後設之說:文學隱喻(metaphor)」來得更具說服力,也更得人心。總之,西方文明裡「美本身」或是「美的事物」一直都沒有清晰的論證過,甚至連清晰都還談不上。
東方文明裡的中國文明亦復如此。先秦諸子百家對「道」的興趣或對「治國」的興趣當然遠大於對「美」的興趣,乃至於老莊拙樸言美全是文學隱喻(metaphor),孔孟論美只為禮制人性,不但論美比德,對自然造化讚嘆言溢於表;對造物之美論述少之又少。魏晉南北朝以後文論畫論興起,依葉朗的分析,此為中國古典美學的展開期,「美學家們圍繞著審美意象這個中心,對人類審美的活動及其規律展開了多種方面、多種走向、多種層次的探討、研究和分析。他們提出了意象、隱秀、形神、風骨、氣韻、神思、情、景、虛實、興趣、妙悟、氣象、意境、韻味、性格、情理──等範疇,以及得意望象、聲無哀樂、傳神寫照、遷想妙得、澄懷味象──等命題,創造和累積了大量的理論財富」(葉朗,一九九六,頁七),中國的美學不但有豐富的命題,更有獨特的審美範疇,中國美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氣象萬千。
正是由於中國美學的氣象萬千,所以,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裡對美的分析在範疇面從來沒有清晰過,在命題面從來沒有清晰論證過。否則怎會一個西方文明浪潮打來,幾乎所有的美學論述都在論「優美」、「悲劇」、「崇高」,外加個「移情說」,中國美學思潮成為註解西方文明裡「美學取向(aesthetics oritation)」的材料呢?
如果有所謂中國新美學、新美育的話,一八八○年至一九八○年整整一個世紀中國新美學、新美育不就是這種「拿中國文明萎迷肉身,套西方文明餘威想像」的「糊說霸道」嗎?
中國文明的氣象萬千孕育出中國美學的氣象萬千,當然也孕育出中國設計美學的氣象萬千。但是也正是「氣象的萬千」弄糊了清晰論證的可能性與必要性。所以本研究提出中國設計美學氣論系列,認為從「氣論」來切入中國設計美學,應該可以比較實用的找出設計美感法則,從「氣論」來論證中國美學,雖然不見得能夠獲得明確的結論,但卻有將「氣象萬千」清晰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