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高年人常見25種疾病的自我健康評量

中高年に多い25の病気を見逃さないための健康評価ハンドブック

森 惟明著;林錚顗

 
 
 
規格:25開;14.8 × 21 cm/192頁/雙色/平裝

ISBN:978-986-89628-1-1

 

2013年9月3日上市

定價300

 

出版社:

 

  何處購書(請點選以下網路書店連結)

Anchor 23

有沒有令你老覺得掛慮的症狀呢?

 

.突然話說不太出來?

.講話聲音變單調?

.經常大口喘氣或聳肩呼吸?

.經常小腿肚抽筋?

.肩膀很硬?

.曾經突然意識遠離?

.腳趾前端疼痛發麻?

 

些許的體況不佳,譬如「暈眩」、「頭痛」、「麻木」、「嘔吐」等等,若在年輕的時候,第二天便若無其事,像這種不會去留意的症狀,對於中高年人士來說,其實有可能是嚴重疾病的預兆。

 

「變老」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條路,

但沒有健康,就沒有美好自立的老後生活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針對好發於中高年人的二十五種疾病,

日本高知大學名譽教授森惟明醫生幫大家未雨綢繆,

提供「自我健康檢測表」,以自我檢查的方式,分析各種自覺症狀,讓讀者本身即可簡單判斷罹患中高年人士容易遇上的二十五種疾病之可能性有多大。

同時,森醫生也對自我檢測評量結果,提供讀者適當的建議:

是留在自宅內進行健康管理呢?或者應該向醫生請教呢?或者有必要立即入院治療呢?

 

本書特色

本書,以能夠自己做健康評量的「自我健康檢查表」為核心而構成,目的是為了不讓中高年人士輕易放過疾病。

藉著自我檢查而進行健康評量的類似書籍,充街盈巷,但悉數網羅好發於中高年人的二十五種疾病,甚至還仔細又懇切地寫出醫師對檢查結果之建議的實用書,至今尚未見過。本書為第一本。

 

推薦人

魏志濤教授 專文推薦

為長榮大學醫管系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曾任新竹馬偕醫院創院院長、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Anchor 24
作譯者簡介

作者:

 

森 惟明(Mori Koreaki)

 

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四月十六日出生於大阪市北區。腦神經外科專門醫生。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高知大學名譽教授。在大阪「北野醫院」實習中,與西村周郎先生命運的相遇,遂有志成為腦神經外科醫生。因西村氏的推薦,進入母校研究所,並受到「日本腦神經外科學會」的創立者之一荒木千里教授的薰陶。之後,在荒木門下的人脈關係支持下,而受惠於許多的相遇和經驗,因此決定赴美留學。師事「國際兒童神經外科學會」創立者萊孟迪教授,學習世界最先端的兒童神經外科學。歸國後,任職於新設立的高知醫科大學。一面擔任「特定疾患難治性水腦症調查研究班」負責人等公職,一面為縣內的腦神經外科據點醫院的籌備而奔走。擔任許多公職,著作也不少,近作有《培養幸福腦的九個力量》(小社刊)。

 

 

譯者:

 

林錚顗

台大歷史系畢業,東京大學東洋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旅居西雅圖十餘年,為當地華文報紙《華聲報》及《西華報》撰寫評論、專欄多年。

著有《水滸好漢不喝水》;譯有《住宅巡禮》、《鏡像下的日本人》、《西洋住居史》、《罪惡的代價》、《隱私不保的年代》、《昭和史》、《自然的建築》、《隈研吾》、《日本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等。

Anchor 21
目錄

推薦序:擁抱夕陽  迎接黎明

前言

 

序章  不要錯過了症狀!中高年人常見的二十五種疾病

 

沒有令你老覺得掛慮的症狀嗎?

如果有,那說不定是重大疾病的徵兆。

要注意突然發生的頭痛和麻痺!

 

第一章  中高年人常見二十五種疾病的自我健康評量與森博士之建議

 

●生活習慣病

  高血壓症

  血脂異常症

  糖尿病

  動脈硬化症

●腦神經系統疾病

  腦梗塞

  腦溢血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失智症

  巴金森氏症

  老人憂鬱症

●循環系統疾病

  心律不整

  狹心症與心肌梗塞

●呼吸系統疾病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

●消化系統疾病

  胃癌

  大腸癌

  肝癌

●泌尿系統疾病

  慢性腎臟病(CKD)

  前列腺肥大症

●關節‧骨骼疾病

  骨質疏鬆症

  腰椎管狹窄症

  變形性膝關節症

●眼睛疾病

  中壯年常見眼疾

●牙齒疾病

  牙周病

 

第二章  為預防中高年人常見二十五種疾病的十種生活習慣

 

血壓的管理

飲食生活

體重管理

通便

睡眠

戒煙

水分攝取

防止跌倒

適度的運動

心靈的照顧

Anchor 22
序言

對於能夠成為世界最長壽的日本人來說,「老」是一條無可避免之路。

 

然而,再怎麼長壽,如果失智、臥病在床,就不知道長壽所為何來。因此,如何過著「健康而自立的老年」,就今後的中高年人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為了幫助高齡者過自立的生活,我在高知大學退休後才開始運作的電子郵件雜誌《第二人生支援講座》(http://www.mag2.com/m/0000121889.html)上,每週發表文章,到平成二十四年二月,已經超過四百三十篇了。

 

高齡者想要過著自立、健康的老後生活,需要三根支柱:身體上的自立、精神上的自立、社會性的自立。雖然我透過電子郵件雜誌,呼籲這三根支柱的重要性,但仍經常感覺是否還能進一步做些什麼?

 

很幸運地,在二○一一年二月,由日東書院為我發行了以我的電子郵件雜誌為基礎的處女作《培養幸福腦的九個力量》。在此書中,特別強調了高齡者自立的三根支柱之中的「精神上的自立」。

 

然而,剩下的「身體上的自立」、「社會性的自立」該如何傳達呢?在三根支柱當中,「身體上的自立」尤其重要。今天,當如何在高齡化社會中延長健康的壽命成為巨大課題時,我想以我的方式宣說其重要性。

 

說不定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從《高知新聞》傳來了有意連載的消息。後來以〈未雨綢繆〉為標題,連載了二十五次有關協助高齡者「身體上的自立」之報導。

 

由於兩次的執筆經驗,我有個夢想,希望能再寫第二本書,而其開花結果便是本書。在挑戰《中高年人常見25種疾病的自我健康評量》的寫作上,我以連載於〈未雨綢繆〉的報導為基礎,並放入許多本身所經歷過的、有關高齡者診療時的小插曲。

 

在本書裡,將中高年人常見的病症集中成二十五種,其中有許多是因生活習慣引起的生活習慣病,最近,對於它們的預防,即使在醫療現場,也成了重要課題。

因此,參考學會發表的、有關這些病症的診療指南.診斷標準,寫出將重點置於早期症狀和徵兆,以及在其他類似書籍中所無的病症風險程度之自我檢查表。根據這個檢查結果,有關之後該如何處置一事,在書中也提供了建議。

 

診斷及治療疾病,固然是醫師的工作,但是否接受醫生診斷,卻取決於患者本身。希望根據初期症狀和徵兆而知道罹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而成為早日接受醫療機構診察的契機。

 

生活習慣病,多數是幾種病症加在一起而引發的。事實上,一個人擁有若干個與生活習慣有關的疾病也不稀奇。眾所皆知,日本人三大死因之危險因素,乃是癌症、心臟病、腦中風。還好生活習慣可以經由個人的努力而獲得改善。只要對於飲食、運動、睡眠、戒煙等日常生活習慣加以注意即可。

 

如果想安享天年,就請從今天開始著手改善吧。如果從變成高齡者,一個因身體機能低下而容易患病的人時才開始,那就遲了。請從中高年「未病」的階段開始,莫錯過初期症狀和徵兆,趕緊前往醫院做早期診察,同時透過早期發現及預防疾病,來避免降低生活品質吧。

 

高齡者原本因疾病而在醫療機構裡耗費的大量時間,可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減少。此事不但可以減輕個人的經濟負擔,進一步還有助於削減國家的醫療費用。因此,我有把握本書一定對大家有所幫助。由於長年從事醫療教育的現場工作,所以也有個想法,希望有助於醫療有關人員在日常診療時對患者的指導和啟蒙。希望多一點人讀這本書,並請未雨綢繆地從事於預防.處置。盼望大家牢牢握著手杖不要跌倒,開朗、愉快、舒適地過著該來就會來的老後生活。如果覺得本書「有幫助」,請務必介紹給朋友們知道。

 

最後,本書出版之際,承蒙日東書院穗谷竹俊社長、編輯部的大西真一先生、《黃金生活》的主編小林架壽惠小姐的照顧,在此表示感謝。

 

尤其在本書核心的〈健康自我檢查表〉的製作上,獲得小林小姐的鼎力相助,而插圖是由杜復健醫院、健壯的杉本徹先生為我畫的。由衷感謝。

 

平成二十四年二月吉日

掛念各位讀者今後之健康的

高知大學榮譽譽教授 森 惟明

Anchor 25
推薦文

擁抱夕陽 迎接黎明

 

魏志濤

 

    您希望自己老年的時候怎麼過生活呢?沒錯,每一個人,總有一天,會走到與世界道別的時刻,沒有人能夠例外!然而當走到老年之時,我們是在淡月籠紗下,用自己的生命琴弓,奏出人生的謳歌,與今世的燦美聲聲相應;抑或是獨自地、佝僂地深鎖眉頭,以雨傘尖撐地,隨著路人的步伐,在人行道上漫無目的地一拖一停、哀緩而行?然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擁有健康的身體,總能使我們的存在,擁有最基礎、最根本的喜悅啊!

 

    在這本《中高年人常見25種疾病的自我健康評量》,森惟明博士列舉了各種常見的身體症狀,並且歸納出二十五種疾病,提供中老年讀者參考,探勘自己是否正步行在重大疾病的鋼索線上。森博士還針對各項症狀指數,協助讀者做自我分析,評估自己症狀的「危險程度」為何;並且指引讀者依照症狀分類和嚴重程度,應當分別去做血液、尿液、核磁共振攝影……等何種檢查。除此之外,在這本書裡面,森博士也很貼心地針對各項疾病,提出養生之道,例如減肥、不熬夜、控制鹽分、飯吃八分飽、練習排解壓力……等,這些寶貴的建議,不僅適用於中老年人,對年輕人來說也很有學習價值,讀者不妨從頭、臉……到腳,檢視一下自己每一個部位,正視一下那些「老覺得很掛慮」的症狀,千萬不要漠視或拖延,畢竟森博士也提醒大家­──「許多症狀,被視為因年齡增加,以及生活習慣上有問題而引起的,不過其中也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初期症狀。」所以,正如同森博士所說的,當「未雨綢繆」,平日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呵護自己的身體,一旦有不舒服的症狀時,病雖微恙亦應當就醫,切勿延宕,此乃趨吉避凶之良籌喔!

 

    除了「身體上」的保養,在中老年人的生活中,「心理上」的照顧也是不容忽視,畢竟,隨著年紀漸長,老年人開始面臨社會角色的喪失、自我定位的模糊、親友的凋零及離世……等,一件又一件壓力逐一堆在肩頭上,很容易演變成憂鬱的心情,對一些長者而言,似乎每一天的破曉之時,都只是不同層次的痛苦交疊,如同揮不去的烏雲壓頂,只能拖磨著虛空的靈魂度過餘生。本書中提出幾個重要的面向,例如:「安全的生活環境」、「對社會的貢獻」、「終其一生的知性成長」、「遊玩中的生活意義」、「身體精神上的療癒」、「與他人交往、共生」等等,因此,如果可能,盼望中老年人也能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快樂方式,並且結交三五好友暢心交流,使人生的地平線之上,得以綻放自在又喜悅的夕陽暖光;又或許將自己累積的人生智慧,分享、傳承給懵懂未開的少年人。

 

    森博士在本書中,提出一個很寬袤的忘憂良帖──「消沉的時候,請抬頭看繁星滿天,馳騁思緒於廣闊悠久的宇宙,您會察覺到自己的煩惱,是如此地微不足道吧!」衷心地祝福每一位銀髮長者,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維持健康硬朗,並且能夠為自己繪出美麗的心靈圖像,盡情、靜心,與自己的心優雅共舞。

 

 

※本推薦序撰者魏志濤老師,為長榮大學醫管系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

    曾任新竹馬偕醫院創院院長、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相關閱讀
bottom of page